国家会议中心为多场重大国事、国际活动呈现高水准“中国会展服务”

发布时间:2017-05-16

    中国经济网北京516日讯 5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以下称高峰论坛)在国家会议中心拉开帷幕。国家会议中心是首演主战场,也是此次高峰论坛接待人数最多、会议最多、功能最多、服务单位最多的场馆。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国家会议中心拉开帷幕      

        场馆:奥运血统+行业标杆     

        坐落于北京奥林公园中心区的国家会议中心,紧邻鸟巢和水立方,是一家集会议、展览、酒店、餐馆、写字楼的专业会展场馆。从2009年正式开放以来,国家会议中心依托奥运的历史渊源、先进的硬件设施、优越的地理位置、经过奥运锤炼的优秀团队以及国际化、专业化的运营理念使国家会议中心一诞生就备受瞩目,迅速成为中国会展业的翘楚,创下了无数的辉煌。     
         截止2017430日,国家会议中心共接待会议及活动6954个,其中不乏全球孔子学院大会、北京国际电影节、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会议周、第6届香山论坛等重大国际活动。另外,国家会议中心还把北京服务带向了全国,曾外派团队保障、服务了在京外召开的中阿博览会、G20杭州峰会等重大国事、国际活动。这座曾经的奥运建筑,不仅是北京的地标,也成为展示中国形象的窗口,沟通世界的桥梁。




服务人员吊线调整桌椅 

    任务:四多一首+三大活动

    国家会议中心是高峰论坛的开篇主战场和主阵地,514日举办了论坛开幕式、高级别的全体会议和六场平行主题论坛三项重大活动。另外,国家会议中心还负责新闻中心的服务和保障工作,以及外交部、北京市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警卫人员的住宿和用餐任务。   初步统计,国家会议中心为高峰论坛提供开幕式、平行论坛、双边会议、贵宾签约等24场服务,为参会代表、记者、工作人员、武警等共计10630人提供餐饮保障。514日,用餐总人数逾2万人,刷新国家会议中心餐饮接待纪录。



 用糖等可食用材料制作的装饰品——“乘风破浪”

        餐饮:丝路文化+北京特色     

        为了能够圆满完成高峰论坛服务接待任务,国家会议中心厨师团队从2016年年底便开始构思高峰论坛相关的餐饮设计,结合会议主题,设计出了调众口、显特色的主题餐饮设计和摆台装饰,让与会代表既饱口福,又饱眼福,体现丝路文化,感受北京特色。     
        国家会议中心结合一带一路会议主题、沿线国家风土人情、文化内涵,用面塑、糖艺、果蔬雕等工艺设计了37884件特色摆台,糖艺作品有大漠风情乘风破浪百花争艳竹上生辉万里长城等,面塑作品有四大发明等。     
        为满足各国代表们的不同口味,厨师团队不断查阅资料,研究各国饮食喜好和禁忌,设计多项茶歇菜品,经过反复试验与修改,最终制作出花开富贵鲜花玫瑰饼什锦迷你馕宫廷芸豆卷等十余种小吃点心。什锦迷你馕其灵感来自于新疆的传统食品,传统的新疆馕如果用作茶歇小吃,则个儿过大、不宜入口,厨师们就针对这个问题反复修改了六次,最终设计成饼干大小,方便食用。为突出当地特色,馕上撒上特产果干儿,更衬西域风情。此外,厨师还用奶和面,改良了新疆馕干硬口感,使什锦迷你馕更加松软可口。光这一道点心,就试验、修改了十余次,可见师傅们的用心与专业精神。
    
        设施:改造升级+重点摸排    
 
        为了保障高峰论坛的圆满成功,国家会议中心对场馆的设施进行了维护和升级改造,为与会者提供舒适的会议环境。国家会议中心大修改造工作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对饰面、设备等进行了34项工程改造。目前,各类设备设施维护保养工作也已经完成,国家会议中心对重点设备及部门高危风险点进行摸排,确保重大活动期间电力、照明、空调及电梯等设备安全有序工作,切实做到设备设施安全运行万无一失。




                                                                            国家会议中心准备工作就绪

        人员:专项培训+技能比赛    
 
         虽然具有丰富的服务经验,此次高峰论坛的接待给国家会议中心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为保证活动接待万无一失,国家会议中心还派团队到钓鱼台国宾馆进行交流学习,力求高水平、高规格、高质量完成高峰论坛接待任务,向世界全面展示中国服务的最高水准。     
         在筹备期间,国家会议中心在原有培训体系基础上,制定了更完善的培训计划,从技能和礼仪入手,全面升级服务水平。另外,国家会议中心还开展了一带一路背景知识普及、消防、急救等专项目培训,共计1121人次参加。     
      高峰论坛作为重大的多边外交活动,签约仪式众多,标准、得体的签约服务更能体现中国的礼仪之邦、大国风范。为此,国家会议中心对标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制定了签约流程专项培训。从常规的右手服务,变更为客人外侧服务,为的是使签约者互通。从简单的服务站位、开合签约本、吸墨器用法、递换签约本、到挪椅离场地,每个环节都不厌其烦的反复演练,力求达到标准统一、动作一致。     
       除了传统的培训,国家会议中心还参加北辰集团的各种技能比赛,以比赛的方式促进服务水平的提升。在今年418日举办的争当岗位能手,激励创新成才酒店前厅面客岗位服务技能比赛上,国家会议中心的魏芳洁凭借娴熟优秀的技能获得了一等奖。   


国家会议中心为服务高峰论坛进行了技能、礼仪等多项培训


    服务:面面俱到+精益求精     

       此次高峰论坛的接待对象包括国家元首、高官、企业家、随行人员、媒体、会务保障人员等,国家会议中心针对不同层面的服务对象制订了差异化的接待方案,落实到行动上要细之又细、严之又严、实之又实。就拿媒体来说,考虑到媒体记者们工作量大、时间紧、效率高的特点,国家会议中心要求服务人员全天候服务,设计的菜品健康且热量相对较高,提供的糕点美味且易于拿取,充分考虑媒体需要。     
      作为中国会展场馆的领跑者,国家会议中心的经营模式、服务标准一直被誉为行业标杆。作为第一家同时获得ISO22000HACCP体系双认证场馆,国家会议中心按照ISO22000HACCP的卫生操作规范,进行食品加工全过程管理,切实抓好食品安全监管,确保食品安全零事故。此外国家会议中心的各部门都制定了服务事项应遵循的 SOP(标准作业流程),建立了覆盖服务操作的完善技术文件。每场会议的准备期间,服务人员严格按照标准操作,将服务标准执行到位,做到极致。     
       服务人员会在会议开始前4个小时到岗,摆放好桌椅、台布、茶杯、杯垫、纸、笔、矿泉水等物品,再吊线进行调整,保证会场的整齐划一。主管人员还将检查会场的频次由平时的2次增加到5次,保证会议细节毫厘不差。在服务上,国家会议中心要求一线服务人员面面俱到、精益求精,力求实现 “安全运行万无一失,接待服务滴水不漏的工作目标,用首善标准完成高峰论坛服务保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