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会议中心二期成功实施国内最大规模钢桁架转换结构卸载

发布时间:2020-04-16
    4月16日上午,国家会议中心二期施工取得阶段性成果——工程总承重达4.65万吨的钢结构首层桁架层卸载成功。这标志着包括会议厅和会展厅两个超大无柱空间在内的国家会议中心二期钢结构不再依靠“拐杖”支撑,实现了“自主站立”。
    市重大办党组书记王钢、副主任丁建明,北京冬奥组委媒体运营部部长徐济成、规划建设部副部长刘江,市监委冬奥监察专员办公室主任赵博文,公司副总经理、北辰会展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文雷,建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樊军,冬奥各场馆业主代表及国会二期各参建单位负责人参加了卸载活动。
    上午9时许,项目总指挥张文雷一声令下,十辆升降车同时顶升到施工部位,工人将临时支撑柱顶的砂箱拧开,经过实时监测,桁架卸载顺利完成。

    活动中,参会嘉宾共同观看了国家会议中心二期首层桁架层卸载工作汇报。

    此次桁架卸载活动吸引了众多媒体前来采访,包括央视新闻、人民日报、新华社北京分社、北京广播电视台、北京日报、中国建设报、人民网、北京商报、首都建设报等在内的10余家中央、市属和行业媒体来到国家会议中心二期,亲身感受到项目主体结构的恢宏气势。


    北辰会展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霍斌峰向媒体介绍了项目情况。国家会议中心二期总建筑规模约77万平方米,主体建筑为会展中心,配套建筑包括酒店、写字楼及商业,建成后将作为首都国际交往中心和我国主场外交的重要设施,与现国家会议中心(一期)连为一体,形成总规模将近130万平方米的会展综合体。项目被北京市列为重点项目,同时也将承担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主新闻中心(MPC)和国际广播中心(IBC)的使用任务,体现了工期特别紧、任务特别重、标准特别高的特点。

    由于功能需要,国家会议中心二期主体建筑在首层设有19000平方米展厅和8000平方米的无柱主会场以及2000平方米高达23米的握手迎宾厅,高大恢弘的气势和宽敞大气的无柱空间,将为国务政务活动和高端会议提供独特的会议会展新场景和新体验。

   为了化解无柱空间上层建筑的结构“重压”,建筑设计采用了通高7.7米,由横向、纵向、斜向杆件交叉构成的“转换桁架”结构体系。这个转换桁架体系跨度长达81米,总承重4.65万吨,向下承载着两个超大“无柱空间”,向上托举着1.6倍于自身的重量,可以将上层结构的重力均匀传导至首层侧边的支撑柱上,从而实现整个建筑结构的受力平衡。


    在结构施工期间,项目团队在首层空间内架设了205根临时支撑柱用于承重。此次桁架卸载,就是让钢结构脱离这205根临时支撑柱,依靠自身结构完成桁架内力重分布,平衡支撑点施加的反力,实现结构的独立承载。

    为确保万无一失,项目团队采用专业计算软件对桁架卸载进行了长时间“大数据”演算,最终确定了205根临时支撑柱的最优卸载次序。同时,在现场内布置了多达271个位移、应力等监测点,建立了完善的监测系统,为保障施工安全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也为保证建筑结构长期服役积累了全生命周期结构安全关键参数。

    在卸载实施中,项目团队根据会议厅和会展厅的不同特点,分别采用超高压400吨液压千斤顶同步分级卸载和砂箱分级卸载,从而确保卸载过程对结构的影响最小。

    桁架转换结构卸载如期完成后,项目临时支撑柱体拆除工作也在有条不紊推进,预计4月底全部完成,届时会议厅、会展厅两个超大“无柱空间”将实现亮相。


文章来源:北辰微平台